要说为什么叫五粮液,那我们先从五粮液的历史讲起,宋代,宜宾绅士姚氏酒坊采用大米、高粱、糯米、荞子等五种粮食酿酒,酒质甚美。”自此“姚子雪曲”改名“五粮液”,五粮液的前身都叫的杂粮液呢,后边是杨慧泉品尝后给改的五粮液,前几年不是有个九粮液被五粮液起诉,你可以了解下。
1、五粮液为什么叫五粮液?
你好,作为一个宜宾人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。要说为什么叫五粮液,那我们先从五粮液的历史讲起,宋代,宜宾绅士姚氏酒坊采用大米、高粱、糯米、荞子等五种粮食酿酒,酒质甚美,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品尝了“姚子雪曲”之后,给出了“杯色争玉,白云生谷”、“清而不浊,甘而不哕,辛而不螫”。明初,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,并不断发展壮大,“五粮液”迄今使用的老窖,就是明代建造的,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
不仅如此,陈氏酒坊在继承“姚子雪曲”生产工艺的基础上,还总结出“陈氏秘方”,从而使得酿酒工艺更加完整、酒质更趋稳定。这就是五粮液的前身,当时上层人士将“五粮液”称之为“姚子雪曲”,下层人士将之称之为“杂粮酒”。1909年,陈氏秘方传人邓子均将自家酿酒带到一个家宴上,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慧泉品尝了该酒以后说:“如此佳酿,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,而姚子雪曲虽雅,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,
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,更名为‘五粮液’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,而且顾名可思其义。”自此“姚子雪曲”改名“五粮液”,已有百年历史。你提的到的大米和糯米都是米系,只能叫四粮液,那玉米还是米系呢,因为玉米也带个米字呀。那更该叫三粮液吧?另外你提的玉米可以分甜玉米和糯玉米,高粱也可以分为糯高粱和梗高粱,
那大米还可分为圆粒米、长粒米、五常米、泰香米、等等。那就几十粮液都能算出来,要说制作材料,就是五种粮食,也可以叫粮食酒呀。但还有其它只用玉米、或者只用高粱酿出的酒呀,他们都可以叫粮食酒,所以五粮液的前身都叫的杂粮液呢,后边是杨慧泉品尝后给改的五粮液。前几年不是有个九粮液被五粮液起诉,你可以了解下,另外,虽是五种粮食酿造,但只有几个老窖池才能出真正的五粮液。
2、同样是浓香型白酒,为什么五粮液、剑南春喝起来味道不一样?
五粮液、剑南春同样是浓香型白酒,同样是以高粮、大米、糯米、小麦、玉米为制酒原料,但喝起来味道却并不完全一样,而是有明显差别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白酒的“味道”,主要由两方面构成,一是溴觉上的,即物质呈现出来的香味;二是味觉上的,即物质在舌头味蕾感受到的刺激。浓香型白酒,主要成分是酒精(乙醇)和水,此外还有很多微量物质:酵类、醛类、酸类、酯类、芳香族化合物等。
这些物质含量虽小,却是导致“味道”不一样的决定性因素,作为浓香白酒,五粮液和剑南春的主体香味成分都是己酸乙酯,并与次香成份乙酸乙酯、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等,一起构成复合香气。但是,五粮液与剑南春白酒中,己酸乙酯与乙酸乙酯、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等微量物质的含量却是有差别的,因此,喝起来味道就不一样。导致五粮液和剑南春微量物质含量不一样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方面:一、制曲工艺有差别二者均采用中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酶,
但主要有两个差别:1、制曲原料不同:五粮液以小麦为原料,剑南春以小麦和大麦为原料。2、制曲工艺的执行有差异:二者虽然都是中温大曲,但不同企业的工艺操作要求不完全一致,制曲原料不同,工艺实操不同,加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微生物群也有差别,导致二者的酒曲产生不小的差异。使二者的糖化及发酵作用产生了差别,最后导致微量物质的构成及含量并不一样,
二、发酵工艺的执行有差别二者都采用多粮跑窖法工艺进行发酵、酿造。但如上所说,不同企业的具体操作工艺上存在差别,加上不同地位位置的窖池中的微生物群落也有差别,最后导致微量物质的构成及含量出现不小差别,三、勾调工艺有差别勾兑与调味,是白酒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,是稳定酒质、稳定风味的重要手段,当原酒通过勾调,使酒中的酸、酯、醛、酮等微量物质的含量适合、比例适当时,白酒就会产生独特的、愉悦的香气和味道。